天津雪弗龙雨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淑荣

2025-10-11 17:36 六郎 中国科技日报
浏览

风润业守初心,匠心雨润映芳华

——访天津雪弗龙雨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淑荣

张淑荣,天津雪弗龙雨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从2011年以代理身份踏入行业,到2014年自创“雨荷”品牌,张淑荣用十三年的坚守,不仅填补了农机高品质养护的市场空白,更以一己之力推动着行业从“低价竞争”向“价值竞争”转型升级。在她的引领下,天津雪弗龙雨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始终秉持着“干净才是真保养”的产品理念,坚持“敬天爱人、忠党爱国、正念利他、合作共赢”的企业价值观,以教育赋能代替价格竞争,以长期主义对抗短期诱惑,走出了一条“高品质、中价位、重服务、强品牌”的差异化发展道路。

秉初心以择业,润万机而无声

当中国农业迈入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期,大型农机如钢铁洪流般驰骋在东北的黑土地上,它们翻耕、播种、收割,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主力军”。可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背后,却隐藏着一个被长期忽视的痛点——农机养护的“认知洼地”。在车用润滑油行业里,线上平台的价格战硝烟弥漫,劣质产品以“低价好用”为噱头充斥着市场,不少人抱着“农机干活时间短、用不着好油”的偏见,将本该享受高品质养护的农机,推向了“劣质油侵蚀发动机”的深渊之中。更令人忧心的是,农机手们往往在农机因油泥堵塞、部件腐蚀而瘫痪时,才后知后觉地发现:那些看似“省钱”的劣质油,早已悄悄地吞噬了农机的寿命,甚至耽误了一年的农时收成。就在这样的行业混沌与时代需求错位之际,天津雪弗龙雨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淑荣怀揣着一份对农业的敬畏与对品质的执着,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专注农用车润滑油市场。

彼时的张淑荣,还是行业里的“新人”,却凭着女性特有的细腻与敏锐,一眼看穿了市场的“冷热不均”——小轿车的养护被奉为“精致生活”的标配,大货车的保养因关乎运输效率而备受重视,唯有农机车,像个“被遗忘的孩子”,即便在泥泞中承受着比其他车辆更严苛的工况,即便在零下几十度的严寒中艰难地启动,也始终难以享受到匹配其需求的高品质润滑油。“农机是农业的筋骨啊!”这份共情,成了张淑荣创业路上最坚定的初心。

入行之初,张淑荣便以代理身份在行业里摸爬滚打,一边积累着润滑油的专业知识,一边深入东北、蒙东的农村市场调研。她发现,这片黑土地上的农机不仅数量多、型号大,而且冬季严寒的气候对润滑油的低温流动性要求极高。然而,当地的农机手们,要么不知道“好油能护机器”,要么被低价劣质油误导,陷入了“越修越坏、越坏越修”的恶性循环。“既然没人做农机的高品质养护,那就由我来做!”2014年,张淑荣毅然自创了“雨荷”品牌,取“出淤泥而不染”之意,既象征着产品的核心功能“清洁发动机”,也暗喻着她要在行业混沌中坚守品质的决心。

自创品牌的路,远比想象中更艰难。“常规的推销根本行不通。”张淑荣回忆道,最初带着团队去东北农村推广时,不少农机手直截了当地拒绝:“人家的油比你便宜一半,我凭啥买你的?”面对质疑与拒绝,张淑荣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了一条更“慢”的路。她带着技术团队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机手沟通、与维修师傅交流、一遍遍地讲解“清洗-保养-保护”的科学流程。正是这份坚持,在后来的日子里逐渐显露出价值——随着国家对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大型、高性能农机越来越多,国家对节能减排的要求也日益严格,对养护的要求自然水涨船高。而雨荷,早已凭借前期的市场教育和高品质的产品,在农机市场中站稳了脚跟。如今,天津雪弗龙雨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已成为一家研发、调配、分装、测试、运输、营销于一体的专业润滑油营销公司。它像一束光,照亮了行业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的方向。

守净油如持玉,护农机似照心

如果说张淑荣选择农机养护赛道,是源于对农业的共情与对市场的敏锐洞察,那么雨荷产品能够在市场上立足,靠的则是“干净才是真保养”这一深入骨髓的产品理念,以及背后无数次的研发攻坚与品质坚守。

这份关乎品质的“承诺”,从产品研发的源头就开始践行。雨荷的生产基地坐落在天津,这座兼具港口优势与工业底蕴的城市,为雨荷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每天,从国外进口的优质基础油通过港口运抵基地,这些基础油纯净度高、粘度指数稳定,是保障产品品质的“第一道防线”。而与国际著名的雪弗龙添加剂公司的深度合作,更让雨荷的产品站在了国际技术前沿。“雪弗龙的清净分散剂技术全球领先,我们联合研发了两年时间,才找到了最适配农机工况的配方。”张淑荣介绍道,农机的工况远比小轿车、大货车更复杂——在泥泞中作业时,灰尘、杂质容易进入发动机;连续作业十几个小时,发动机温度高、负荷大;冬季低温启动时,润滑油容易凝固。针对这些特点,研发团队调整了清净分散剂的含量,确保产品能在高温下保持稳定,有效清洗发动机内的油泥与积碳,同时在低温下具备良好的流动性,让农机一启动就能得到润滑。

生产过程中的“严苛”,更是雨荷产品品质的“护城河”。“我们有‘三不原则’:原料不合格不入库,配比不准确不生产,产品不达标不出厂。”然而,品质的坚守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雨荷产品推向市场初期,一个意外的问题让张淑荣及其团队陷入了困境。由于很多旧农机的发动机内部积碳、油泥严重,而雨荷产品的清洁功能极强,在使用的过程中,清洗下来的油泥会堵塞农机的滤芯,导致油压低等故障。一时间,经销商们纷纷打来电话,语气中满是焦虑。

面对这样的提议,张淑荣却坚定地摇了摇头:“清洁功能是雨荷的根,要是丢了这个根,雨荷跟那些劣质油还有什么区别?农机手现在遇到麻烦,我们要做的不是妥协,而是解决问题。”她带领团队一遍遍地排查原因,最终发现是滤芯质量不过关。于是,她主动承担损失,为农户免费更换滤芯,甚至重新换油。“我们就当是给客户免费做了一次发动机清洗,”她说,“虽然短期有损失,但长期来看,却赢得了信任。”

经历过这次风波后,张淑荣更加意识到,高品质不仅意味着产品本身的优秀,更意味着“精准匹配”的服务。她发现,不同车况、不同工况的农机,对润滑油的需求是不同的——新车的发动机间隙小,需要低粘度的油;旧车的发动机间隙大,需要高粘度的油;小型农机和大型农机的负荷不同,对油的抗磨性能要求也不同。“就像人穿衣服,胖的人要穿大码,瘦的人要穿小码,农机用油也得‘量体裁衣’。”张淑荣这样比喻道。为了满足不同类型农机的需求,她带领着研发团队对产品线进行了优化,推出了高中低三个系列的产品,分别针对新车、旧车和小型农机,实现了“精准换油”。

如今,雨荷高科清净节能型润滑油已经成为东北、蒙东农机手口中的“放心油”。而这背后,是张淑荣及其团队对“干净才是真保养”理念的坚守,是对每一个细节的严苛把控,是对每一位农机手的负责。在车用润滑油行业,产品的品质往往“看不见、摸不着”,可张淑荣却用十三年时间,把“品质”两个字,刻进了雨荷的每一瓶油里、刻进了每一位农机手的心里。

开一店福一方,秉正念行远路

如果说高品质的产品是雨荷的“硬实力”,那么一支有信念、有温度的团队,就是雨荷的“软实力”。在张淑荣看来,企业不是老板一个人的舞台,而是所有团队成员、所有经销商共同的家园;企业文化也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融入每一个人行动中的信念。从“敬天爱人、忠党爱国”的价值观,到“打造老百姓信得过的民族品牌”的愿景,再到“提高行业从业人员专业水平,提升消费者保养意识”的使命,雨荷的企业文化,不仅凝聚了团队的力量,更让每一个与雨荷同行的人,都找到了工作的价值与意义。

“开好一家店,造福一方人。”这是张淑荣为经销商定制在一块铜牌上的话,也是她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朴素理解。在张淑荣看来,一个企业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卖了多少产品、赚了多少钱,更在于它影响了多少人、改变了什么。正因如此,她把经销商当作自己的家人,不仅提供产品,还提供培训、支持,甚至人生引导。她组织学传统文化、培训沟通技巧、进行同理心训练,帮助这些大多来自农村的经销商提升专业素养和经营理念。“他们很多人最初开店,只是为了养家糊口,”张淑荣说,“但我希望他们能意识到,自己的工作是有价值的——是在帮助别人、是在推动行业进步。”

十三年来,张淑荣带领着雨荷在农机养护领域深耕细作,从“教育市场”到“引领行业”,从“打造产品”到“凝聚团队”,雨荷早已不是一家单纯的润滑油销售公司,而是成为了农机养护领域的“责任担当者”——这份担当,体现在对产品品质的坚守上、体现在对消费者权益的维护上,更体现在对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助力上。面向未来,张淑荣将继续深化与雪弗龙添加剂公司的合作,跟踪国际润滑油技术的前沿,根据农机技术的发展和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不断优化产品配方,推出更环保、更节能、更耐用的润滑油产品。“现在的农机产品越来越智能,对润滑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的产品必须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张淑荣坚定道。

雨荷,出淤泥而不染。张淑荣,亦如是。未来,无论市场如何变化,张淑荣和天津雪弗龙雨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都将继续秉持着“干净才是真保养”的理念,守护好每一台车、每一位用户、每一份信任。而她本人,也将继续以其独特的女性力量与企业家精神,书写下属于中国制造、中国品牌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