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毒甘薯种薯种苗繁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022-08-24 17:18 六郎 中国科技日报
浏览

张振臣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

甘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效益型经济作物,其独特的高产性和广适性曾为解决我国城乡居民的温饱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甘薯生产国,年种植面积占世界甘薯种植面积的50%以上,鲜薯总产量占世界甘薯总产量的80%左右。

甘薯病毒病是影响甘薯产量和品质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可造成甘薯产量降低和种性退化。据调查,我国甘薯病毒病造成的产量损失一般为20%~30%,严重的可达50%以上,甚至绝收。对于病毒病目前尚无特别有效的化学防治药剂,种植脱毒健康种苗是防治病毒病、提高甘薯产量最有效的方法。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多个省市相继建立了脱毒甘薯原原种、原种和良种三级繁育和供种体系。脱毒试管苗经原原种、原种和良种的三级繁育,繁殖倍数呈几何增长,大大降低了生产用种的成本,加快了脱毒甘薯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对防治病毒病危害,提高甘薯产量,减少品种混杂和种性退化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近年来,我国甘薯病毒种类及其传播介体的发生出现了新的特点,传统的三级繁育和供种体系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已不能满足当前甘薯生产的需要。这些问题主要有:一是,新发危险性甘薯病毒对脱毒种薯种苗质量构成严重威胁。例如,甘薯褪绿矮化病毒和甘薯羽状斑驳病毒复合侵染甘薯引起的甘薯复合病毒病(SPVD)近年来在我国三大薯区严重发生,不论是脱毒原原种、原种或良种感染SPVD后都会对甘薯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二是传毒昆虫烟粉虱的大发生给甘薯脱毒种薯繁育带来严峻挑战。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烟粉虱在我国为害逐年加重,逐渐成为我国重要农业害虫。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甘薯上的烟粉虱危害由南向北呈加重趋势,由于烟粉虱传播的甘薯病毒种类多,危害重,加上甘薯田烟粉虱的防控较为困难,这给脱毒种薯的繁育和质量控制带来严峻挑战。三是,病毒高效检测技术和种薯质量早期预警技术的缺乏严重影响脱毒种薯的质量。由于缺乏一些重要病毒的检测手段,特别是缺乏适合基层单位使用的简便快速的检测方法,不能对脱毒种薯种苗的质量及时进行检测,市场上脱毒种薯种苗以次充好、以劣充优现象普遍。

针对我国甘薯病毒病危害现状和传统的三级繁育和供种体系存在的问题,对我国脱毒种薯种苗的繁育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加强脱毒茎尖苗的病毒检测。茎尖苗是脱毒种薯繁育的源头,只有控制好这个源头,确保茎尖苗不带毒,才能保证脱毒种薯的质量和增产效果,使真正的无毒种苗应用于生产。二是,严格甘薯种薯繁种田的隔离措施。加强繁种田与侵染源和传毒介体的隔离措施。例如,脱毒甘薯繁种田不要靠近非脱毒甘薯田;清除繁种田周围杂草,特别是旋花科等甘薯近缘植物。也可采用空间隔离、异地繁种的方法。建议在宁夏、陕西等适宜甘薯种植的冷凉地区繁种,这些地区烟粉虱发生相对较轻,带毒率较低,有利于提高脱毒种薯的繁育质量。三是增加繁殖速度。研发脱毒种薯种苗快速繁育技术,增加繁殖倍数,减少脱毒种苗繁殖代数,在脱毒种薯种苗受到病毒再感染前尽快应用到生产上。此外,加强对种薯质量的监测和预警,加强繁种田烟粉虱的监测,定期对烟粉虱发生情况和带毒率进行调查和检测,根据烟粉虱发生量和带毒率及时对脱毒种薯质量进行预警,避免带毒不合格种薯种苗流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