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越香学创始人张鸿烨

香韵承古韵,薪火焕新声
——记涵越香学创始人张鸿烨

张鸿烨,国家高级香道师、中华芳香本草应用学会京津冀培训中心执行长、河北涵越香学品牌创始人。身为80后共产党员,她曾获“全国优秀'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者”等国家级荣誉,事迹为《人民日报》、央视《新闻联播》等百余家媒体所载,更于人民大会堂蒙国务院领导接见。自2012年始,她倾满腔热忱于中华传统香文化的传扬,创立涵越香学品牌。以“香、药、食同源”为根核,融医学、哲学、美学诸般智慧,致力于借中国香文化调和身心、契应天人,助推全民健康,令华夏香文化精髓远播四海,彰显传统文化的当代生命力。
一瓣心香溯源流,千载文脉系家声
立秋之后,阴气渐滋,中医讲求“静而生阴”,养心阴为此时养生要谛。石家庄一处雅致香堂内,张鸿烨正引领众人沉浸式体验非遗香疗——香雾袅袅中,古琴声咽,众人随其引导调息冥想,于《神农本草经》“香者,气之正”的古训中,体悟“正气盛则除邪辟秽”的生命智慧。亲手调配古法香方时,木香沉敛与花香清扬交织,令人恍然:香非仅为嗅觉之享,更是一套圆融的养生哲学。这场香事,恰如时空之榫卯,令传统与现代在此严丝合缝。
华夏香文化源流可上溯至五六千年前,商代甲骨文中“香”字已现,昭示其与文明共生之基因。从先民以香祀天地,到汉代丝绸之路携来沉香、苏合香等异域芬芳,熏香从宫廷雅好渐成宋代民间日常。与东瀛香道的森严仪轨不同,中华香文化始终秉持圆融务实之态:香材取诸自然,既承文人“焚香、点茶、挂画、插花”之雅趣,亦融百姓调摄身心之日常,其内核正是“人、心、自然”共生的东方智慧。

张鸿烨之香缘,深植家族血脉。河北元氏县福元庄故土上,外祖父许春保以制香为业,抗战时期更借香铺为地下党传递情报,令手艺与家国情怀熔铸为一。父亲张建良的精湛制香技艺,使她自幼便在香材馥郁中浸染文化肌理,血脉里早已埋下“立志报国”的种子——十八岁那年,她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大学毕业后,张鸿烨以“三支一扶”志愿者身份奔赴河北秦皇岛青龙满族自治县官场乡。面对山乡贫瘠,她以脚步丈量土地,挖掘满族文化与山水资源,撰就旅游规划;为辟致富路,她奔走各级政府争取资金,终使“村村通路”从蓝图化为现实。四年间,义务导游、撰文宣传,她以实干助乡亲脱贫,获“全国优秀志愿者”称号,事迹为央视报道,更于人民大会堂受国务院领导接见。这段扎根基层的岁月,既淬炼出坚韧务实之品格,更令她悟透“文化惠民”之真谛,为日后以中国香文化服务民生埋下伏笔。

携基层淬炼之精神力量,张鸿烨转向中国香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面对现代社会对中国香文化的认知断层,她遍访名师、潜心钻研,系统掌握从香材辨识、品香技法到线香、香囊、香珠制作的全套技艺,深研养生篆香、古今香器具赏析等专业学问。自2017年起,三赴京华深造,全面精进香文化养生与香品制作技艺,终获高级香道师资质。
2018年11月,她应邀参与北京《香事行业国家标准编制专家会议》,以专业洞见为行业规范化献策。2019年是她中国香文化事业的转捩点:中国玫瑰高峰论坛上,她展示的传统篆香文化以深厚底蕴惊艳业界,声名鹊起;7月赴台参加中医本草芳香保健国际研讨会,香礼与香艺获中华芳香本草应用学会资质认证;同月于江西中医药大学结业,获AEUA国际中医香疗师证;年底再获台湾中级中医本草芳香保健师资格。是年,涵越(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成立,推动中国香文化产业化;她更代表中华香文化走出国门,参与“一带一路”中东文化交流,令东方香韵在国际舞台绽放。

从扶贫干部到中国香文化传习者,张鸿烨始终坚守“民生为本”的初心。她深知,在焦虑蔓延的当下,香文化是一剂良方——品香可舒解精神压力、缓减焦躁情绪,对女性经期不适亦有温和调理之效(孕期用香则需审慎)。在她眼中,中国香文化并非故纸堆里的遗产,而是可融日常的诗意,是勾连古今的精神纽带,其现代价值正待更多人发掘。
四气五味调身心,守正创新续雅声
人类对香之偏爱,是镌刻于基因的天性,如蝶之恋花、木之向阳。香,不仅是嗅觉的盛宴,更是无形的疗愈力量——能调息凝神、开窍通络,于袅袅青烟中平衡身心、唤醒灵性。故从帝王将相到文人雅士,自古皆对中国香文化情有独钟。
当代语境下,中医香疗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为根基,融现代科技焕发新生。从医疗康养到日常护肤,从香囊香薰到精油芳疗,芳香中药产品正悄然重塑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既显巨大市场潜力,更彰文化魅力。这份跨越千年的智慧传承,令张鸿烨愈发坚定“择一事,终一生”之信念。

多年深耕香域,张鸿烨见证这门传统技艺从小众雅好走向大众生活。其中,兼具实用与美学价值的香囊、香珠、香牌尤受年轻人青睐。香囊制作相对简便,按比例配材、研磨装袋即可;香珠、香牌则需经碾材、和泥、醒香、制形、脱模等多道工序,往往耗时半日。但她常言“一呼一吸即生活”,主张在日常呼吸间修习中国香文化——通过眼观其形、手触其质、鼻嗅其韵,全身心感受天然香材的生命力量,于仪式感中守持秩序之美,感恩天地馈赠的玄妙。她始终认为,亲手参与习香、选香、用香,不仅能确保香材品质,更让每一件香品承载专属情感与意义,这恰是流水线产品无法替代的温度。
传承路上,张鸿烨坚持“师古而不拘于古”。恪守古法精髓的同时,她针对现代人需求研制“如意香”等创新香品,推动中国香文化走进非遗体验馆、咖啡馆、文创店、瑜伽馆等新业态,令古老智慧在当代生活场景中焕发活力,延伸至家居香薰、个人冥想、健康养生等多元领域。

让她尤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年轻人主动走近中国香文化——这背后,是年轻一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认同与自觉探索。传承过程中,张鸿烨始终坚守中华文化本位:面对流行的日式改良品香法,她潜心溯源中华香文化本真,研究历代香器形制与礼仪,依古法改良定制专属香具,令品香仪式回归东方美学体系。在她看来,中国香文化修习绝非简单的气味辨识,而是“以香养心”的生命修行——真正的研习者需在习字、读史、赏画中沉淀心性,在文人传统的浸润中体悟香中三昧。这份认知,令80后的她透着老派风骨:承袭传统师道,收徒严苛,授艺之余更重精神内核的培育。这种“重质不重量”的传承观,既延续了文人雅士的治学精神,也为当代中国香文化注入深层厚度。
香播四海连今古,文脉绵延谱新声
以香为媒,架起文化传承与健康生活的桥梁;以香载道,连接传统智慧与现代养生之美。多年来,张鸿烨的足迹遍布海内外,只为令华夏香韵远播。

2020年初,她以香文化使者身份带队参加迪拜皇室第十一届莱萨莉香熏展,令中华香文化艺术在中东绽放异彩。归国后,立足民生需求,于石家庄举办“端午制香囊”活动,将传统中国香文化与健康防疫结合;同年七月,平山沕沕水景区香学馆落成,为山水胜景添一抹文化馨香。

2021年成为其香学事业的里程碑:三月创立“涵越香学中心”,研发的“涵越挂云香”融古法与现代审美;五月,她受聘为中华芳香本草应用学会芳香专业委员会主任及京津冀培训中心执行长,专业地位获权威认可,同月26日至28日,涵越香学受邀参加在龙泉举行的全球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27日上午9时大会开幕,泰国、埃及、阿尔及利亚、亚美尼亚等国家驻华使馆代表,及国内外香文化领域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涵越香学在会上展现的中国香文化实践成果,获中外嘉宾广泛赞誉;是年,其香品获原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潘震宙赞誉,作品成为景德镇陶瓷博览会亮点;面对疫情挑战,创新推出“香约西山”系列活动,借今日头条、网易等平台传播健康用香理念;九月受聘为保利集团博欢书院客座讲师,令中国香文化走进高端文化空间。
香疗健康领域,2022年2月,她以中华芳香本草应用学会京津冀培训中心执行长身份,主持“中医本草芳香疗法暨中医老年保健医学视频会议”,为传统香疗与现代医学的融合辟新路。同年六月,平山县沕沕水景区“微香点亮心香”活动上,她以古法篆香展示中国香文化修行真谛,令参与者在山水间感悟“鼻观妙悟,心静神闲”的境界。2023年,带队亮相"第十一届河北省特色文化产品博览交易会,以“健康香、健康用香、用香健康”理念,普及中国香文化在提升免疫力、预防疾病方面的价值;同年赴川参与“海峡两岸香文化与中医芳疗大健康学术研讨会”,推动两岸文化交流。

2024年,张鸿烨的中国香文化传播之路持续拓展:五月与花样生长合作承办石家庄第三届芍药花节,以“以花会友 快乐绽放”为主题,令中国香文化与花艺之美交相辉映;六月于成都世园会联合花样生长、萌芽熊承办涵越香学雅集,使香韵与园林盛景相得益彰;七月,她与定瓷非遗传承人刘兴茂合作的挂云香炉被李玉刚“玉空间”收藏,令香器艺术走进更广阔的审美视野;十一月,她带队参与四川省中医药局主办的台湾中医药师生访学活动,考察多家中医药机构与院校,深化两岸文化纽带;十二月,在四川省中医药发展促进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上,中华芳香本草应用学会京津冀培训中心与该会签约,为中国香文化与中医药的融合搭新台。

2025年,中国香文化事业再谱新篇:五月,石家庄广播电视台一号演播厅《我爱你中国》雅集上,习香、乐声、花艺、华服相映成趣,既显端午民俗之盛,更彰传统文化之魂,香囊盈手、雅乐绕庭间,千年文脉流转不息;端午期间,依《四库全书》古方制作的香囊亮相邯郸七步沟“香约花时·端午纪”活动,沉香与艾草的气息里,避疫祈福的传统智慧融入当代生活,绘就流动的东方美学画卷。七月,“香聚武当 雅韵共生”活动于武当仙山启幕,精武学院的拳脚风骨与涵越香学的草木清芬相遇,演绎刚柔相济的文化对话;同月,带队中华芳香本草应用学会及中国台湾中国医药大学中医系师生,参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办的"中医药师生访学团"活动,在六天深度交流中,促进两岸中医药教育、临床、产业与文化传承的多维合作;八月,亮相第十五届新疆喀什•中亚南亚商品交易会,以香为媒搭建跨区域合作桥梁。
从学术研讨到文化推广,从健康养生到美学体验,张鸿烨始终以创新姿态传承中国香文化精髓,令千年智慧在当代焕发新生。
“香文化就像一条看不见的丝带,一头系着传统文化的魅力,一头系着现代人的亚健康困扰。”张鸿烨的这句话,道尽了她对这份事业的理解。在她眼中,每一味香材都是古人留给今人的健康锦囊,每一次品香都是与先贤的隔空对话。她的香学馆里,常有这样的场景:都市白领放下手机学习古法篆香,年轻妈妈带孩子辨识草药香气,外国友人惊叹于中国香文化仪式的精妙——缕缕香气中,藏着华夏五千年的文化密码。
从国际展台到社区活动,从产品研发到学术研究,张鸿烨以系统化实践构建起传统中国香文化的当代传播体系。她令千年香文化走出古籍,化作沁人芬芳融入现代生活的肌理。这份坚守与创新,让中华香文化焕发勃勃生机,成为连接古今、沟通中外的文化纽带——既是对传统的深情致敬,更是对未来的开拓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