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聚亦庄 体感未来:具身智能科技服务团走进亦庄把脉产业需求

2025年11月13日,北京——中国电子学会"具身智能与多模态感知控制科技服务团"专家组走进北京亦庄,开展"智聚亦庄,体感未来:具身智能与多模态感知控制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研讨"活动。本次活动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电子学会共同主办,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局、世界机器人合作组织、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学技术协会、交通数据挖掘与具身智能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机器人行业党委、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组织人事部亦企服务港台湖港党委等多家单位协办,北京亦庄机器人产业园承办。活动以“智聚亦庄,体感未来”为主题,汇聚了来自高校、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及投资机构的专家与企业代表,通过实地调研、专题报告、技术路演与互动研讨,共同探索具身智能与多模态感知控制技术的前沿进展与产业化路径,为北京经开区建设全球一流机器人产业新城注入新动能。


走进园区:全产业链生态展现创新活力
上午,与会专家代表团深入中关村(亦庄)国际机器人产业园,先后走访强联智创、星海图人工智能、优必选智能机器人、国家机器人检测评定中心北京测评中心及"机器人大世界"展示平台。专家们实地考察了AI医疗手术机器人、具身智能大模型研发、人形机器人制造、机器人标准化检测等关键领域的创新成果,亲身体验了园区内"技术研发—产品孵化—测试认证—场景展示"的全链条服务能力,见证了亦庄在机器人产业生态构建上的前瞻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经开区机器人行业党委与亦企服务港台湖港党委联动,共同组织机器人企业开展项目路演,并对接技术需求,充分发挥"区域+行业"党建优势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专题研讨:共话技术挑战与未来方向
下午的专题研讨由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方斌、北京交通大学教授景丽萍共同主持。中国电子学会政策研究和国际合作处处长王桓在致辞中强调,服务团将充分发挥平台优势,推动跨领域协作,破解机器人产业在感知、决策与控制一体化中的共性难题。

在主旨报告环节,多位顶尖学者分享了前沿洞察:北京交通大学于剑教授提出"具身概念对齐"是实现机器人与物理世界深度融合的理论瓶颈;京东集团副总裁郑宇阐述了时空AI作为人工智能进入物理世界的底层支撑技术;清华大学陈章副研究员介绍了智能摩托机器人的系统设计与控制创新;北京市科研院贾倪副研究员则探讨了多模态感知在工业巡检中的自主决策应用。

需求对接:技术路演与精准把脉
现场,北京亦庄推介了区内产业生态、政策,以及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园(亦庄)"关键技术+核心产品+应用场景"特色模式。

在成果路演环节,多家机器人创新企业展示了最新成果:芯云(北京)微系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专注于传感技术芯片设计;北京傲粒科技有限公司聚焦高精度MEMS多维力传感器的研发;米奥(北京)机器人有限公司实现了从"人找桩"到"机器人找车"的创新模式;北京中电科卫星导航系统有限公司展示了机器人感知定位技术。

与会专家针对企业提出的技术难点与发展需求,在传感器精度提升、多模态数据融合、场景适应性优化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方案建议,推动技术需求与解决方案高效对接。

共创未来:构建开放协同创新体系
本次活动是"具身智能与多模态感知控制科技服务团"落地北京经开区的重要实践。"具身智能与多模态感知控制科技服务团"是由中国电子学会牵头组织实施的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重点科技服务项目,旨在汇聚国内外顶尖科技资源,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高端平台。

通过整合学会的专家资源、经开区的产业政策与企业的创新主体能力,不仅促进了技术供需对接,也为区域构建具身智能产业新高地提供了战略支撑。作为北京高精尖产业主阵地,北京亦庄正加速建设全球一流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领航示范新城。未来,服务团将持续推动关键技术攻关、标准共建与国际合作,助力中国机器人产业在具身智能时代抢占先机。
(来源:中国电子学会 具身智能与多模态感知控制科技服务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