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毒理学会携手上海大学温州研究院 打造“科创中国”医工转化新标杆

2025-04-10 07:14 六郎 中国科技日报
浏览

近日,中国毒理学会联合上海大学温州研究院发布“科创中国”基因工程与微生物安全科技服务团项目成果。该项目聚焦浙江省温州、台州生物医药产业链优化需求,以“需求导向+长效服务”模式破解基因毒性杂质控制、生物保鲜剂开发等“卡脖子”难题,推动医疗器械与生命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区域经济注入强劲科技动能。

一、多方联动,构建“产学研用”创新生态

中国毒理学会响应“科创中国”战略,牵头组建跨领域科技服务团,联合中国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海军军医大学、华西医科大学等 20余家高校院所及企业”;汇聚马璟、李桦(首席专家)、胡向军、岑小波等20位专家,形成“毒理+生物技术+医药研发”复合型团队。服务团依托学会两年承担“科创中国”项目的经验,累计解决企业技术需求100余项,促成合作30余项,并建立科创中心2个,推动科技成果转化20项以上。

二、聚焦难题,突破关键技术壁垒

针对医药产业链短板,服务团重点攻关生物医药成果产业化研究。在医疗器械领域,(中国毒理学会温州科技服务站)上海大学温州研究院攻克“可吸收聚乳酸骨钉制备”“柔性传感技术”等核心技术,打破国外垄断。其中,“可吸收聚乳酸挤压内固定骨钉”项目实现国产化替代,儿童孤独症快筛设备通过算法优化将准确率提升至95%,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三、全链条服务,打造医工转化新模式

上海大学温州研究院创新构建“研发-验证-产业”一体化路径,形成“上大+”概念验证模式。通过“前端筛选-中间赋能-后端落地”闭环,累计审核立项20余个项目,推动6项成果产业化,孵化佰麟生物等15家科技企业。例如,“长效镇痛缓释水凝胶”项目进入临床试验,浙江邦药生物的可吸收医用材料成功上市并获市场订单,新增医疗器械备案8项、发明专利10项。

四、机制创新,激发成果转化活力

首创“团队公司化、项目产业化、管理市场化”机制:

团队公司化:科研团队以“技术入股+现金实缴”模式成立15家企业,实现实验室到市场的无缝衔接;

分阶段赋能:设立概念验证基金、产业基金,提供“里程碑拨款+股权回购”支持,缩短研发周期6个月;

风险共担:试点科技成果转化风险保险,为企业提供最高100万元风险赔付,降低市场化不确定性。

五、辐射效应,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

上海大学温州研究院,中国毒理学会浙江温州科技服务站,获评“浙江省新型研发机构”,打造“中国骨谷”品牌,吸引80余名专家构建跨学科服务团。通过“医创荟”投融平台链接资本,举办5场医械主题对接活动,推动6个项目获风险投资。同时,联合培养博士后3名、硕士生15名,形成“人在高校、干在平台、转化在企业”的柔性人才机制。

中国毒理学会与上海大学温州研究院的深度合作,为“科创中国”提供了可复制的创新范本。未来,双方将持续优化全链条服务体系,深化政产学研协同,助力我国生命健康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为科技经济深度融合贡献更大力量。

(供稿:中国毒理学会、上海大学温州研究院 徐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