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秀玲:奔赴新成绩 开拓荣耀山海新姿态

2023-06-15 12:34 六郎 中国科技日报
浏览

文/胡月

山水荏苒,日月于征。2023如约而至,2022意义非凡。回眸2022,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导下,全力实施“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全力推动新校区建设,全力推进“双一流”建设,大力集聚“人才、平台、机制”要素,精准实施“一三二八”工作思路和党建提升“六大工程”。

团结一心,埋头苦干的河北地质大学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奋发有为的奋斗姿态守正创新、开拓进取,推动我校教育事业各项任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取得新成效。

曹秀玲,女,博士,教授,研究生导师,河北地质大学河北省地下人工环境智慧开发与管控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负责人,土木工程学科带头人,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访问学者,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访问学者,国家科技部奖励办、河北省自然基金委、河北省奖励办等专家库专家,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技专家,教育部学位办研究生学位论文网评专家,住建厅、发改委评标专家库专家,河北省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专家,河北省发明协会副理事长,河北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河北省第十二届、十三届政协委员,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第三届特邀监督员,河北省人口资源环境委专委会委员,河北省侨联专家副主任委员,石家庄市政府参事,民进河北地质大学支部主任。

内心明净英姿焕发 表白祖国建功立业

在困难的年月里她排除万难,毅然回国,坚持了英雄的立场,把满腔的爱国热情,投入到教育、实际工作中。正如诸葛亮《戒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所言,努力让自己做一个灵魂有素兰香气的人,曹秀玲一直为国家的强大而学习,努力做出更多的贡献。

作为一名教师,曹秀玲教授为人师表,做学生的典范,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正确认清和对待自己的职责。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不以学习成绩作为标准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彼此尊重的联络,关怀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品格,尽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异品质,这就是德。

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第一要务,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在新征程上勇担新使命,全面贯彻的党的科教兴国方针,紧密围绕国之所需、民之所盼、身之所能、未来所向、立足岗位,惟勤惟行,怀着一颗“忠诚、干净、担当”的赤子之心,以最真的情感投入科研和教育事业,科研与教学融合,将学科最前沿的知识和动态带入课堂,激发学生未知世界探索的兴趣。

通过对人才培养模式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融合工程实践教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科研技能训练和校企协同育人教学体系,充分实现了学生德、智、美、体、劳和能全方位的培养。近年来指导学生竞赛获省、部和国家级奖项就达22项,培训学生荣获工业和信息化人才证书56人次。

寻求自身解放 奋进创新之泉源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时指出,“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

曹秀玲教授作为省政协第十二、十三两届委员,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积极建言献策,认真履职,当好建言资政的“智囊团”,画好凝聚共识的“同心圆”,做好民生问题的“传感器”,争当科学决策的“好参谋”。承担完成的调研课题“优化科技人才发展环境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促进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集体提案提交河北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二次会议后,得到副省长徐建培高度重视批示;本人报送的“关于科学实现“双碳”目标促进乡村振兴的建议”被直接向党中央、国务院报送侨届信息的《中国侨联侨情专报》刊载于2022年12月19日第6123期。

在十多年工程设计工作中,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克服困难,攻坚克难。曾连续加班10个月完成三个工厂的26栋建筑的结构设计,完成了甘肃省通渭县盘纸厂、南京市造纸厂浆纸平衡碱回收工程香港QB公司合资项目、鹤壁市第二造纸厂、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造纸厂、华闻实业有限公司、宁夏造纸厂石膏板护面纸工程等百余工程项目设计,创造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历经多年的潜心研究,在土木工程抗震防灾、节能减排、既有建筑效能提升、品质提升方面形成了系列创新成果,其中 “土木工程抗震防灾与节能减排关键技术”和“既有建筑效能提升关键技术及应用”双双荣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工程抗震防灾关键技术”成果荣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双碳背景下既有建筑品质提升技术集成与示范成果”经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持或主研自然基金、科技支撑、国际合作、科技部高端人才、教育部协同育人、省级教改等各类课题30多项,发表论文80多篇,出版专著6部,教材7部,申请专利30多件,软件著作权6项。作为土建工程负责人完成工程设计项目100多项,获省部级奖5项,参编国家团体标准和地方标准各两部。

城市更新“加速度”   中国人幸福感飙升

风正当破浪扬帆,任重须策马扬鞭。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举措。2023年新年伊始,曹秀玲教授带领的团队研究成果在城市更新改造多项工程中得到了实际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经济效益。

第一,加快推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既是民生工程也是城市发展工程。城市更新,效能提升,老旧小区改造是我国急需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既有建筑效能提升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对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河北地质大学城市地质与工程学院曹秀玲教授团队以既有建筑效能提升为目的,从增层扩容及安全效能提升、围护系统多物理场耦合传热、防火隔热涂层“微结构-隔热性能”关系、自发电集热储能、既有建筑健康度评估和室内环境品质监控等技术难点入手,从特性研究到系统设计,再到工程化应用及效果监测,系统地研究和开发既有建筑效能提升中的诸多关键技术和产品,提升既有建筑的安全性及品质,推动抗震加固、节能减排、智能建筑等相关产业融合,为既有建筑效能提升提供技术支撑。

针对在老旧小区既有建筑改造过程中新旧结构沉降不一致、建筑承重结构内应力集中、损伤位置定位及预测困难等问题,研发了基于建筑状态感知模型的健康度和应力发展趋势监测方法,解决了利用有限传感器探测建筑内部状态存在多解或不定解的难题。发明了室内空间环境监测装置和网络监控设备,通过构建室内环境健康评估模型,实现了室内环境多个特征参数实时监测和数据的快速采集、储存、传送。

第二,提升地下综合管廊灾变控制与韧性关键技术。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和最重要的生命线工程,因其埋地长线工程、地层条件复杂多变、管廊结构形式多样、工程实践中存在地下综合管廊结构抗震韧性不足,管廊结构抗震韧性评估不精确,遭破坏后修复难度大、代价高。曹秀玲教授团队以此问题为题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立项。经过近八年的技术攻关,研究团队实现五项创新性成果,并在理论与实践层面取得较大突破。

1.发明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软弱和易液化地基的韧性提升技术。揭示了易液化场地地下综合管廊灾变规律,研发了易液化地基排水减压技术及变截面加筋碎石桩处理方法等综合管廊灾变控制系列技术,解决了地基震陷和液化引起综合管廊不均匀沉降的技术难题。

2.发明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结构抗震韧性增强技术。创新设计了适用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增强型抗震结构、发明了多段活动腔体的多级减震抗震装置,解决了地下综合管廊结构抗震韧性不足、强度较弱等问题。

3.建立了基于概率的综合管廊结构体系抗震韧性评价方法。创新综合管廊及廊内管线纵向地震易损性分析模型,融合震后损伤、应急抢修、恢复重建等多阶段、多目标因素,突破了地下综合管廊抗震韧性难以精准评估的瓶颈。

4.研发了以实时监测数据为驱动的地下综合管廊全寿命周期的健康诊断技术。构建了动态指标和静态指标相融合的地下综合管廊结构健康诊断评价指标体系,优化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解决了综合管廊全寿命周期的健康状态难以实时、动态、量化评价的难题。

5.开发了地下综合管廊灾变智能监测预警系统并构建了信息化管控平台。开发了新型传感采集系统、建立了轻量化数据库及数字孪生模型,建成了综合管廊灾变智能预警、一体化分析决策和智能综合管控系统平台。

此项目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4件。其中,国际发明专利8件,国家发明专利46件。实用新型专利47件。软件著作权12项,发表论文56篇,其中,SCI论文16篇,总IF64.2,单篇最高IF11.5,累计他引178次,单篇最高他引26次。EI检索7篇,出版专著5部,制定行业标准5部,图集4部,工法10项。这一成果已在雄安新区棚改项目、北京新机场、成都天府新区、深圳空港一期、长沙高新区、青岛新机场管廊项目等20余项工程中成功应用,累计施工 125 km,近三年新增产值 11.5亿元,新增利润 2.3亿元,保障了综合管廊的安全稳定性,提升了地下综合管廊防灾减灾能力。

曹秀玲教授团队以改善民生福祉为宗旨,不断彰显科技智库支撑作用,助推国家“十四五”规划中的城市更新行动和韧性城市建设。曹秀玲教授表示,团队将坚持研发、不断创新,以科技成果转化取得实效,接下来会继续在其带领下逐步解决停车管理、安保措施、景观调整、灯光布设、加装电梯等民生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人民老百姓创造幸福美满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