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四局:建设“扶贫”不减速

中铁四局:建设“扶贫”不减速——记中国中铁四局瓮开高速公路项目经理邓锋
本报通讯员熊伟: 心怀“家国天下”情怀鉄肩在身,助力“国字号”民生工程使命必达,从开篇序曲到休符收尾,低昂起伏,余音绕梁, 黔州大地奔跑力量惠民初心如磐。中铁四局工程建设分公司瓮开高速公路二标项目经理邓锋用央企的担当,善举的脚印,让企业发展实绩有厚度、惠民厚度与温度的新时代答卷。
领航出列(图中:邓锋)
惠农兴企打造实践阵地
锣鼓入营(图:中坪村群众送锦旗)
以高标准高质量修建农田改良、田埂沟渠、机耕道路等等,有效改善群众生产条件,提高农业快捷高效增收,助力精准扶贫打造建设惠民实践阵地。
村居靓容(图:帮扶中的艾州村委会)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2017年底,年仅28岁的邓锋,来到贵州瓮(安)——开(阳)高速公路建设瓮(安)—开(阳)全长14.759km,总造价8.26亿元,工期1095日历天,涉及瓮安县中坪镇(中坪、艾州、新土、高枧4个行政村107个村民组)。进点以来,项目部就着力帮扶脱贫成果,不断帮扶脱贫成效践行为民初心,坚持在建设中依靠群众、贴近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为工作目标,以“政企助农兴企”为统领,紧扣建设惠民一个主题,坚持直接式扶贫与间接式保障性扶贫“两种路径”,采取帮扶推动、帮扶路径、脱贫机制“三个实践”,结合县党委政府及中铁开投高速公路指挥部中关于建设惠民实践阵地工作部署和要求,制定帮扶计划,分解扶贫任务,帮扶措施、管理制度和业主考核体系,在全线率先编制完成《中铁四局瓮开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惠民实践指导手册》,内容涉及新时代建设文明工地实践理论指导、建设要求、队伍组建、活动指导和经验借鉴等等加固保障底板织密“民生网”,全员争做政策法规的“宣传员”,项目征拆的“攻坚员”,群众利益的“保障员”,这是他对建设为民的承诺,也是自我坚持与担当。
路沟相连(帮扶中的艾州村村通道路及水沟)
而今,这一待就是三年。三年的峥嵘岁月,他倾注了全部精力和情感,始终本着中国中铁“建一个工程、树一面旗帜、交一方朋友、带动一方致富”的经营理念助力“国字号”民生工程“脱贫攻坚”“扎根西南、造福社会”的战略定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彰显良好的企业形象。如今,看建设沿线平整广袤的田地、笔直的U型防渗渠、规范的水闸、沙石化的机耕道……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在赶集,道路近了、宽了,从原来35分钟泥巴路到现在的水泥路10分钟就到了,彻底解决了我们几辈人的改变,而且道路的垃圾每天都清扫得干干净净,整个人心情都舒适多了。”贵州省瓮安县中坪镇中坪村长隆组村民夏景友高兴地说道。从他普通的话语间洋溢着贵州山区人民朴实情感的流露着满满的幸福。
惠民兴企是我最大幸事
组组相通(帮扶中的高枧村桂花组组组通道路与水沟)
2015年11月,国家提出“脱贫攻坚”伟大战略。“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落下。”这是党对人民的承诺,对历史的承诺,也是写给当代青年的任务书,它为那些身处脱贫与助力攻坚战线指明了前行的方向。
“平凡践行、以小见大”。筑路为民,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事!能做自己喜欢的工作,而且能有所贡献、有所成就,那就是人生的大享受、大福气!”这个“疯狂”的重庆小伙每天穿梭在14.759km管段的瓮安县中坪镇内四个村委会中,全线线内外征地2367余亩,房屋拆迁87户,坟墓迁改936座,涉及群众3.2万余户,工作量大,任务紧。全速推进项目建设,一秒钟不能慢,帮扶群众路上,一个不能掉队,这是目标,也是任务,这是邓锋领航整体出列的庄重承诺。2018年初,项目部落址中坪镇艾州村,修建了42.7亩中铁文化公寓,建起文化长廊的与民共享书屋基地、健身篮球场、改变“泥巴路”蜕变“柏油路”。说起建设项目带来的好处,艾州村村民唐国民说:“现在渠也修好了,也不用巡水了,路也修好了,农机进地里也方便了,以前十几亩地浇水需要花四五百块钱,现在不花一分钱。农闲时,不用出家门,还能学到技术挣到钱,现在国家政策真好,我们只需要安心把自己地种好就行了。项目部在开展“访惠聚”帮扶中听到高枧村第一书记吴青说:“依托建设带来的“四通一平”的完成,让农民得到了实惠,由原来的亩玉米地将改种植烤烟、药材等经济作物,闲置的荒山发展为经果林,预计每亩可以增产1000元到3000元左右,而且项目部在优先照顾拆迁户都能实现“1户1人”以上稳定就业帮扶到位,提供了4000多个就业岗位,促进了稳定脱贫。”为了多听他们的想法和意见,多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在936座坟墓迁改中,大量坟墓入穴需增加公墓,项目部以自筹墓地+企业帮扶+群众投劳等模式新增墓穴2890座,硬化场地及道路1.34Km,同时为各村新建水(池)井32口,改沟改渠34.2公里,村村通共享道路16条,新建组组道22条25.2Km,改善艾州村委会办公区场地1321平方米、新建烤烟房28间2642平方米,解决电、具灌溉农用设备50余户,帮扶留守老人儿童47户“吃水难”……这一一鲜活事例,是项目部“不忘初心、服务惠民”探索的“夜访千家急难愁”、“一心惠民工作法”的不断升温,项目建设辐射附近群众“农家乐”“村超市”蜂拥而起,村民种养殖数量不断扩大,“菜篮子”增收使“钱袋子”大大提高 。2019年,各村人均纯收入达8730元,是2017年的4.5倍。
2020年,是实现脱贫攻坚之年,邓锋式整体出列继续保持惠民为民的姿态、以苦干实干的作风、砥砺奋斗的激情,为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小康”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斗不息……。让中国中铁四局明天更辉煌,让最美贵州锦绣画卷更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