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织就小康梦,“温饱电”变“小康电”

本网讯(杨添宇 付艳云)在沿着去往共和县恰卜恰镇新寺的路上,有一座山脚下的小村庄在悄然改写着 “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历史,它就是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境内的下梅村,这座村庄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强电网 增强发展硬实力
“爷爷,小猪仔热的打滚哩,关掉一盏浴霸吧?”循着稚嫩童声,映入眼帘的是下梅村村民李林金家热闹的猪场,12只小猪在保育床上争先恐后的叫着。闻声而来的李林金喜笑颜开:“尕猪娃子是饿啦,把它放它妈妈身边就好啦!”
“传统养猪法,劳心劳力还不挣钱。”谈及往年来养殖经历,他感慨万千,“以前没有动力电,也不敢置办先进设备,猪崽保暖只能靠热水袋围住,一不小心还会烫伤小猪。遇上猪瘟,更是一车车往出倒,心像针扎一样疼。
“十三五”以来,国网海南供电公司开展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大力实施井井通电、村村通动力电工程,农村地区供电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离了电啥也弄不成,你看我家现在的猪场,已经走上科学化养殖之路。”顺着李林金所指,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自动饮水器,传统水槽喂养的脏、乱状况得到彻底改善。猪舍里,母猪们安静的熟睡,小猪崽在保育床上享受着浴霸的温暖。饲料加工间内,李林金的妻子正将玉米秸秆进行粉碎,儿子负责着精料和玉米秸秆的混合……不远处的角落里,两台布满灰尘的发电机已无用武之地。
服好务 牛羊喂饱了 我们就有了收益
从李林金家出来,沿着整洁的村内巷道一路向前,就是该村兴隆肉羊养殖专业合作社。8座标准化砖混彩钢结构厂棚一左一右排列着,很是气派。左边的畜棚可容纳1000多头只牛羊;右边是饲料加工车间,车间内拖拉机、割草机等设备配备齐全,加工好的饲料、草料堆如小山,整个合作社看上去已初具规模。 “日子越过越好了,村民致富的底气也越来越足。”提起村子的变化,合作社老板马海龙很是欣喜,“村里能有今天,离不开供电公司的大力支持!”
2013年,兴隆肉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初建,是集肉羊养殖育肥及销售于一体的养殖产业。初建伊始,由于村内没有动力电,合作社加工饲料要去共和县城,费时又费力。2017年9月,下梅村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竣工后,困扰马海龙的用电难题终于解决了,务实的举措撑起了村民的致富梦。
“村内电线的外线全部换成安全性较高的绝缘线,水泥线杆也换成了新的,路灯也亮起来了。我买了两台饲料颗粒机,一台大功率动力搅拌机,自己加工饲料,节约了成本,现在我一个人半个小时就能完成,牛羊喂饱了,合作社收入就有保障了。”马海龙说,村内电网改造完成后,自己家的合作社结束了柴油机发电、外出加工饲料的历史。不仅如此,村民家中的家用电器种类也多了起来,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如今,下梅村的电力由弱到强,成为村民致富的好帮手。
“重活、粗活都由机器来干,干得好还省力,节约了很多人力,下一步我准备将养殖场规模扩大,添加养殖新品种。”提到如今的生活,马海龙满面笑容。提起合作社今后的发展,马海龙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