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丨“生病”的华晨与新总工程师的“药方”

2019-08-15 11:02 十柒 未知
浏览

搜狐汽车·汽车咖啡馆

采写丨陈婷婷

“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

人过五十,看到理想实现之艰难,与命运和解;六十岁修行成熟,听得进逆耳忠言,能明辨是非。这是理想化的人生,亦可看作无奈的妥协。

如今的华晨汽车集团和他的总工程师高卫民都在同命运抗争。

61岁的高卫民,8天前被任命为华晨集团总工程师,研究院院长,大数据中心负责人,全面负责华晨中华(参数|图片)品牌的产品开发和质量化管理。

7月20日高卫民与华晨集团董事长阎秉哲见面,27号回上海着手准备,8月1日入职,当天华晨集团即对外发布消息。对于如此重要的职位整个决策过程不过10天,这样的节奏在国有企业中并不多见。

目前,高卫民仍在继续摸底企业内部情况,从局外到局内不过7天,他已经深刻的感受到,“华晨的困难远超预期,比预想的要大很多”。

近几年在各大主流论坛中,几乎鲜少见到高卫民,各大媒体报道中也很少出现这个名字。高卫民是谁?他的判断是否准确?华晨又为何会将决定企业命运的产品托付给他?

35年汽车“老兵”

从1958年高卫民在上海出生,中学毕业后被分到工厂工作,1978年恢复高考以后,考入同济大学并留校任教,边教学边继续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在校年间,历任同济大学机械学院副院长、德国大众-同济大学汽车研究院副院长,上汽集团-同济大学汽车整车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

“当时的同济大学被称为上海大众的’第二研发部’,和上海大众、通用进行了很多合作。”由于工作中的频繁接触,加之高卫民一直以来对中国品牌汽车的热情,2000年底他选择离开同济大学加入上汽。在上汽集团的12年中,高为民从部门副经理一步步走到上汽研发团队决策核心,2011年成为上汽集团副总工程师。然而任职集团副总工程师未满一年,高卫民便从上汽辞职,投怀北汽。

在业内看来,当时的北汽集团自主品牌面临很多困境,更何况要离开生活五十多年的上海,高卫民的这个决定很难理解。从高卫民微博中写下的文字来看,他对北京抑或是北汽的生活并没有完全习惯。

对此,高卫民回应,北汽对自主品牌的设想规划和支持力度,以及对徐和谊个人的认同,促使他下定决心,“在自主品牌方面,北汽走得相对晚一点,但后发也有优势,能总结经验和教训规避前人犯过的错误。”然而,一位上汽内部人士的爆料似乎到处了更多隐情,“高卫民一直希望为自主品牌做点事,但上汽研究院的职能划分,体制上限制了高卫民的发展”。

相似的是,当时的北汽自主和今天的华晨中华都陷入一定危机。然而在北汽未满三年,高卫民再次离开,先后加盟两家新造车企业,汉能新能源汽车和上海萤石汽车,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业内的评价出现不同声音。

“高卫民在业内口碑很好,履历很丰富,是不可多得的技术领军人。”

“在汉能和上海蓥石汽车,除去现身站台,高卫民并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作品,太阳能电池汽车也不过是一种营销手段。”

高卫民的个人微博记录大多是在同济、上汽以及北汽的那些时光,离开北汽后几年的“创业”时期微博再也没有更新,主流媒体也难见他的身影,直到今年8月1日加入华晨才重回公众视野。

可以确信的是,近40年的汽车生涯中高卫民,始终站在行业前沿,无论是专业上,还是政治敏感性,包括对行业发展规律、相关政策的把握,以及在团队管理上,都具有相当发言权。

从宝马宣布调整合资股比那天起,华晨集团的隐忧便开始加深。目前华晨集团的利润构成,绝大部分来自于合资公司华晨宝马,而相比之下,自主品牌的表现则显得十分尴尬,特别是今年上半年,销量下滑60%以上,陷入危局。

华晨急需一位真正“懂行的人”,引领其走出困局。

打破体制 从“指派”到“海选”

今年4月初,执掌华晨集团13年的祁玉民退休,接力棒交到原沈阳市副市长阎秉哲手中。由于缺少汽车行业工作经验,外界对这位新掌门并不看好。就任董事长以来阎秉哲几乎没有公开露面,也没有接受媒体任何采访。一时间议论纷纷,甚至有声音直指这位新董事长“无所作为”。

而实际上,据华晨内部人士透露,阎秉哲首先进行了制度改革,从各方招揽人才。“董事长上任后,要求所有高层都要采取市场化竞争上岗,而高卫民就是市场化引进的人才”华晨汽车内部人士说。

多年的工作经验,高卫民深谙国有企业的体制局限,“私有企业的发展关键在老板,而国有企业的发展则要看体制”。阎秉哲开启的体制化改革,正是促使其在如此短时间内即决定加入华晨的重要原因。然而高卫民没想到的是,华晨内部管理问题的严重性,“不够正规且管理混乱,成本过高,必须要按照汽车企业的逻辑发展”。

汽车企业发展需要的不仅是资金,还有技术和知识积累。同济大学的学术积累,对高卫民的工作和思维方式产生重要影响,“我的产品研发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的,而大多数工程师并不具备这个能力”。

华晨汽车看重高卫民的不仅是技术积累,以及在过去工作履历中内化的体系能力,更重要的是他手中的行业资源。这也是阎秉哲的短板之一。近两年中,随着企业效益下降,华晨汽车人才也在加速流失。而高卫民此前加入的两家新造车企业,技术团队核心成员大多来自上汽和泛亚技术中心,很多都是他的老部下和学生。

“沈阳人才资源有限,未来华晨会在全国几个汽车人才聚集地建立研发中心,目前上海已在规划之内”。高卫民首先要打破人才的地域限制。

除了人才资源外,高卫民在资源整合上也有很多经验。为了解决萤石汽车生产资质问题,高卫民和老东家北汽集团建立合作,交由昌河代工。为华晨日后与其他企业合作建立基础。

具体来看,尽管目前还无法对外透露太多详细规划,作为集团总工程师和研究院院长,未来华晨汽车的产品发展方向,主要为新能源和智能化。

其中新能源方面回多线并举,依托于华晨汽车现有资源,以及市场需求逐步展开。和宝马的合作也将从产品上升到技术,合作开发氢能汽车;纯电动领域中,按照市场化竞争方式采购电池,深耕华晨亦有的充换电技术布局;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等也将同时发展。

“发展新能源人才是关键,到今天国内还没有一家企业真正掌握混合驱动技术核心,因此对于华晨来说仍有机会。”高卫民透露,他在上汽时曾主导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研发,在该领域有一定人才储备,目前在和相关团队接洽中;此前加盟的汉能汽车,未来也会寻求相关合作。

智能网联布局上,高卫民认为华为5g通讯的发展将会是华晨汽车的重要机会,在整车智能化改造上,华晨将和华为进行战略合作。数据化方面,和腾讯的合作正在加速推进中。

(采访当天上午,高卫民陪同华晨董事长阎秉哲见了华为高管)

一个企业能否取得长效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战略决策的连贯性和稳定性。而华晨集团的人才制度改革,可以保障团队的稳定性。以高卫民为例,其在华晨集团的工作不会到65岁而终止,严格意义上来讲不存在明确“退休”时间。

而从高卫民的精神状态和工作热情来看,他的职业生涯还有相当长一段时间。

东北望 从华晨看沈阳

汽车行业生产工艺复杂,且往往高投入高产出,因此一个企业的发展会对城市产生联动作用。特别是在东北地区,由于经济结构相对单一,这样的影响会被继续放大。

以华晨为例,它影响的不仅是沈阳当地的就业以及财政收入,还将蔓延至整个辽宁。

“华晨集团目前有5万名员工,一旦出现问题,将影响到20万人的生活。”一位在华晨集团工作近17年的员工对搜狐汽车说。

今年3月,华晨宝马供应商大会上公布数据,本土零部件供应商中有88家来自辽宁,占比近三分之二,采购总额高达431亿元。另据官方披露,华晨宝马大东新厂区将新增土地面积91.28万平方米,该项目投资约93亿元。

正是因为华晨的重要性,沈阳政府对华晨汽车的发展极为关注。今年以来,市政府领导多次到华晨调研,明确表示会全力支持华晨发展。摆在眼前的难题是,华晨和沈阳都在寻找症结所在,正如一位领导所说,“华晨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

而同属东北地区的一汽红旗,今年来开始大幅上涨,销量同比翻了几番。然而两年前,红旗却更为艰难,几近冰点。然而痛定思痛后红旗决心全面改革,从人才团队、战略方向、技术路线、产品设计和营销网络等等,全面改变,然而隐含在这些举措的背后是红旗作战思路的转变,官本思想的解绑,向市场化进发。尽管和一线自主品牌还有较大差距,但种种迹象表明,红旗在努力逆风翻盘。

华晨亦是如此。错过了SUV市场红利市场敏感度不高;新到任的总工程师,尽管过去几年做了很多尝试,但在商业模式创新上也遇到一些艰难。而这些似乎在表明,华晨和高卫民都需要转变,和所有的传统车企一样,重新思索用户和车企的关系,毕竟和那些新建企业相比,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学习互联网思维。